贵州旅游最佳时间贵州旅游最佳时间是哪个月

黔西服装厂在哪里-贵州黔西西装定制

1.贵州最适合旅游的时间是几月

贵阳属亚热带湿润温和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干燥,四季无风无沙。其中最热的7月下旬平均气温24,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4.6。宜人的气候是贵阳的骄傲,所以有句谚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适合贵阳。贵阳被称为中国的避暑之都,这样就可以在炎热的夏天去贵阳了。八月下旬,立秋之后,天气晴朗,是旅行的最佳时间。

2.贵州旅游适合几月份去

,四季都不错。1-2月,云南的温暖、罗平、黔西南州的油菜花已开,幽州的七小拱门、九寨沟的水景,四川的雪景;3-5月,云贵川花开,尤其是贵州毕节的杜鹃花,被称为大地上的彩带。

6-9月,云贵凉爽,川西草原美不胜收。10-12月,四川的红叶、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更加壮观,云南西双版纳的各种水果让你吃得香甜。

3.去贵州旅游的最佳时间是几月份

去广西旅游的最佳时间是夏秋季。建议游览6天以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沿海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边疆,简称广西。南临北部湾,北、东、西分别与贵州、湖南、广东、云南四省毗邻。西南毗邻越南,陆地边境线637公里。全区陆地面积236660平方公里,辖8个地区、5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63个县、13个自治县。它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独具特色。它是桂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热门城市和景点:

1.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端。湘西走廊。自古以来,它就享有世界上最好的风景并以山水、人情、风俗、闲适生活著称。

桂林风景秀丽,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为代表:在这里,山峦拔地而起,形态各异;漓江的水弯弯曲曲,清澈如镜。此外,桂林还有壮、瑶、苗、侗等十余种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万千风情。

2.阳朔

阳朔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可或缺的一章。它离桂林65公里。

3.北海市

位于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市区三面环海,分别是涠洲岛(24.74平方公里)和谢阳(1.公里)。涠洲岛距离市区约20.2海里。这是一座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浪漫城市。阳光、沙滩、海水是对北海最深的印象。

4.涠洲岛

位于广西北海以南21海里的海面上,是广西最大的岛屿,也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2005年,涠洲岛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岛屿在杂志上中国选美大赛从0755到79000,排名第二。

涠洲岛年平均气温23,是广西降雨量最少、热量最丰富的地方之一。它是由岛上几次火山爆发形成的。据研究,最后一次喷发是在3万年前。涠洲岛与火山喷发堆积的珊瑚堆积物融为一体,使得岛南的高险与岛北的开阔平缓形成鲜明对比。它的沿海水域是蓝色的,底部也是蓝色的,海底的活珊瑚和珍贵海鲜瑰丽神奇,种类繁多。岛上植被茂密,风景优美,尤其是奇特的海蚀、海洋地貌和火山熔岩。因此,它被称为蓬莱岛在中国南海。

4.贵州旅游几月份适合

贵州旅游指南

第一天:贵阳:甲秀楼白家小吃街随时接。

第二天:荔波西江千户苗寨,七个小牌坊

第三天:西江司夏古镇千户苗寨

第四天:黄果树景区

第五天:从青岩古镇乘飞机回家。

5.贵州最适合旅游的时间是几月几日

杜鹃海——毕节百里杜鹃

最佳赏花时间:3-4月

百里杜鹃是黔西北次生地带性植被中保存最完好的部分,到处都是特别漂亮的杜鹃花。最特别的是一棵开着不同花朵的树,即一棵树有若干朵不同颜色的花,最壮观的可多达七朵。

交通:没有直达的交通工具。建议包车或者自驾去贵阳,大概2.5小时。

一旦这些花草融入贵州的景观和人文风情,他们会有这样一个难以形容的丰富多彩的风格!你知道贵州还有哪些值得春天去看的花吗?

6.什么时候到贵州旅游季节最好

:是的,9月天气不错,水量还算充足,人流量也不大。因为孩子已经开学了,九月是去贵州旅游的一个非常好的季节。黄果树瀑布,荔波张江景区,西江千户苗寨,兴义马岭河峡谷,范静,镇远古城都是很不错的选择,美景少!

7.贵州最好的旅游季节是几月份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去贵州旅游。贵州风景秀丽,景色宜人。那么贵州12月冷吗?什么贵州12月的天气怎么样?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边肖吧!

出行一定要准备好衣服和行李。那么12月去贵州旅游应该穿什么衣服呢?12月去贵州需要注意什么?

贵州12月冷吗?

贵阳12月平均气温4~11。

建议穿西装、夹克、风衣、休闲服、夹克、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物。白天平均气温11。

夜间平均4时,建议穿风衣、大衣、夹克、毛衣、毛线衣、西装、冬衣等保暖衣物。

贵阳12月日平均气温最高的城市分别是安顺(33)、毕节(30)、黔南(33)。

贵阳12月日平均气温最低的城市分别是安顺(19)、毕节(21)、黔南(19)。

12月贵州穿衣指南

12月份去贵州旅游,天气还是比较冷的。最高温度只有13度左右,而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几度。所以要带一些厚毛衣、裤子、羽绒服、帽子、口罩等厚重的衣服。同时也可以带一些轻薄的外套,比如呢子大衣、牛仔大衣等,这样可以很好的预防天气。

贵州12月的平均气温约为0至15度,有时偶尔会达到零下。相对来说,天气以多云为主,但这个季节可能会有雨夹雪或雨雪。所以出去玩之前,一定要查看一下第二天的天气是否适合出行。另外,12月的贵州,气候会比较潮湿。即使是阴天,空气中的湿度也比较高。

苗族服饰特点介绍

苗族人民的服装特点及生活习性有那些? 苗族服饰最主要的特点一个就是银饰,二个就是蜡染锦织.。苗族的服饰,女装式样最多,达130多种。仅贵州就有一百零几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传统的古老形式,大领或大襟衣,着百褶裙,比较华丽,内容丰富多彩。仅头饰就有几十种,在头饰上以挽发髻盘扎于头顶,上插木梳及其他装饰物,类似云髻为多。其中也有差异:如安顺、镇宁有的挽偏髻于头右上方,黔东南挽髻于头顶中央,黔西南有的挽螺旋于额顶,贵阳地区有的扎蓬髻类似盘边帽,有的扎成狭长的船形髻,有的则在头髻中扎上两头向上的大牛角梳。第二类,头上包头帕,大襟衣配长裤。衣缘、衣袖、裤脚都镶“花边”。衣服两肩及胸前、背肩上也绣“花边”,胸前再系上绣花围腰一幅,服饰多为青色或蓝色,也有的用深灰色或黑色。贵州境内的苗族服饰可分四型24式.住所

苗族大多数居住在山区,少数居住在山间平旷之地。湘西、鄂西、川东、黔东北、湖南的城步、靖县和广西龙胜等地区,一般住在山麓、河边或田坎边。

黔东南和广西融县等地区,多住在河边、田坎或山腰的梯田一侧。贵州中部以西到云南、川南等地的苗族,一般多住山腰,少数住在山顶或平坎、河谷地方。

住房的形式各地不一。黔东南、湘西南、川东、桂北的苗族住房有平房和楼房两种。在坡度较大的山坡,多半建吊脚楼。

贵州中西部及桂西一带,瓦房、草房都有。安顺、平坝、镇宁一带为薄石板盖房。云南文山苗宅四壁多用竹条编织,抹上泥土,屋顶盖草。

建筑

苗族民居建筑,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黔东地区多为木质结构的干栏式楼房;湘西及贵州松桃等地,多以瓦木或砖木构成平房。贵州中部地区多为木结构房屋;黔西北和滇东北多是土木或草木构成的平房。这些类型,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营造而成的特点。

苗族的公共建筑颇具民族特色。如寨门,在黔东南地区,不少较大的苗寨,都建有公共寨门。在湘西、黔东南等苗族村寨,有公共水碾和水车。在苗、侗杂居的黔东南部分地区,也有风雨桥和鼓楼。

交通

苗族地区的交通可分为水陆两道。水道以各式大小船只顺自然河道运输。湘西地区的水道主要有沅江上游的酉水、武水和辰水;黔东南地区的水道主要有清水江、都柳江、氵舞阳河等。另外,黔西南的南北盘江和黔南的蒙江、广西融水的融江等也是苗族地区较为重要的水道。在河宽水深处设有渡船,渡船分为公渡、私渡两种。

苗族的服装特点少点话 苗族服饰分为童装,大花苗族男装和女装。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较单调,不及女装鲜艳与丰富。女装又有便装与盛装之分。便装是平时穿着的服装,其色彩花样及装饰不及节庆时结婚时穿的盛装鲜艳。

如果说银饰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那么服饰则代表着苗家人独特的艺术作品。《辞海》里记载代表着苗家刺绣最高水平的苗绣已同湘绣、苏绣、蜀绣、粤绣一同并列收入。苗族刺绣、服饰正如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的:苗女刺绣巧夺天工,湘绣苏绣比之难以免俗,具有很大的商业开发和前景。

大花苗服饰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由于历史的久远,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无法完全解读,这也是苗族服饰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苗族服饰图案是件随着苗族服装服饰发展起来的装饰艺术,至今仍应用于日常雷山巴拉河支系的服饰和生活用品之中,且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结合的特点,被赋予了继承民族传统、纪念祖先和传承祖训等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意义,这些图案背后的意义和由来代表着苗族人民的感性经验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苗族服饰,历史悠久。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服饰一直未被任何一部史料记载。但从苗族服饰图案符号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看,苗族服饰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虽然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学,但仅凭强烈的认同感,靠世代口传身授,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点滴无遗地融进服饰文化当中,也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穿承,永不忘怀,因而,苗族服饰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

苗族服饰简介 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 0 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 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 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实际上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 0 0 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苗族的服饰,饮食,民居有什么特点 一 苗族的服饰

苗族服饰反映了苗族历史悠久、居住分散风俗多样的特点,苗族支系与支系、县与县,易于寨与寨之间在服饰上都有严格区别。其服装的主要色调亦不尽一致,所谓 “白苗”、“黑苗”、“花苗”、“汉苗”等就是依据所着服色或服式而来的自称或他称,也有根据妇女的裙样,称为“长裙苗”和“短裙苗”的。 其实,同一种称呼之严,不同地域的妇女服饰也各各不同。

2.同是“白苗”,麻栗坡一带的人,上着圆领开襟窄袖青布衣,袖肘以三道黑布镶衬,内着白色衣,领围胸襟露出白衣,额部以白巾交****而缠,白巾上又缠黑巾,黑白分明;而镇雄、威信一带的“白苗”,穿青黑色斜襟长衣,下着绉褶花裙,凡领边、袖口、围腰都以五色丝线镶绣,以宽约五寸,长达丈余的青黑布缠头,突出的白色在于裹白布绑腿。

3.苗族服装大多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并用,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缭乱。尤其从刺绣图案中往往可以寻出苗族的历史和象征意蕴,可谓是“有意味的形式”。例如,文山“花苗”,在其黑色圆领斜襟窄袖衣的领边、袖肘绣有红、黄、蓝、白等花纹,纹路多呈花状、江水状,据说这些花纹象征着苗族祖先所居之地:红、绿波浪花纹代表江河,大花代表京城,交错纹代表田埂,花点代表谷穗。

二 苗族的饮食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有些地方少数苗族忌食狗肉。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酸汤鱼是苗族独有的食品,入口酸味鲜美,辣劲十足,实在令人胃口大开。

三 苗族的民居

1.苗族居住房屋基本相同,正屋大体上是三开间一幢,较富裕者则五开间为一幢。大门开在中间一间的二柱之间,成“凹”字形。大门之内为堂屋,左右两开间又各隔成两间。右边里边的小间,是主人夫妇卧室,外间安火塘,左边一间的房间为儿女住房。厕所、猪牛圈设在正房之侧。有条件的人家还在正房前侧左右两边设偏厦。偏厦之上住人,其下一边安谷仓,一边安厕所及猪牛圈。黔东南和松桃地区,过去,有些地主还修有大型的四合院,屋外四周有砌砖墙围护,俗称“窨之屋”。屋内大厅的门上、柱上,镶着镀金匾联,金碧交辉,很有气派。

2.房屋材料各地不同,黔东南苗族地区木材较多,经济条件较好,所以木房、瓦房较多,草房土墙房较少。黔中南一带木板房、瓦房和草房、土墙房兼有,大体上草房、土墙房最多。此外,黔西北、黔中南和黔北地区,还有不少苗族搭“杈杈房”居住,屋内不分间,无家具陈设,架木为床,垫草作席,扎草墩为凳,是苗族中的最贫困者。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生活有所改善,这一带的茅草房、杈杈房正在逐步减少,出现了许多新式的砖瓦房。

3.在黔东南雷公山和黔北务川、道真及黔北部分地区,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房屋形式,叫“吊脚楼”。建在斜坡之上,把地基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

苗族的特点 苗族,现有人口7398035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服饰是什么样子的? 苗族服饰的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棉为主,丝绸、麻布较少。不仅有性别、年龄的区别,而且有盛装、中装与平装之分,更有地区性的差别,特别是妇女服饰,极为绚丽多姿,多达100多种。过去,有的著述根据苗族妇女服饰、头饰将苗族划分为白苗、红苗、花苗、大花苗、青苗、长裙苗、短裙苗、歪梳苗等等,这种划分方法,显然是不科学的,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苗族服饰因年代、地区、支系等不同而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近代,苗族的基本服装是:男子穿短衣裤或大襟长衫。青年是对襟或大襟上衣,大裆裤。节庆时穿无领无袖、前开襟的绣大花彩色“百鸟衣”或白色长衫。有的长衫是长袖,对襟无扣,下垂许多长方形宽带,绣满花纹图案。有的还穿彩色、满是花纹图案的披肩。老人穿青色的长衫。苗族男子头上多用长布包头。小腿上扎绑腿。  女子的服装共同点是头上戴帽或用布包头,足穿绣花鞋,都佩带银饰等。其他则因地而异,样式基本上分为以下五种:  1、黔东南地区上穿交领右衽、长袖半体衣;或对襟无扣、长袖、大领短上衣。襟、袖都镶花边或全衣满绣花纹。下穿百褶裙,长短有3类――长的至脚面;中的至膝下;短的只及大腿中部。贰物和合体图案。多银饰。  2、黔东北和湘西地区,上穿圆领、大襟、宽袖短衣,肩、襟、袖和下摆绣很宽的花边。下穿宽脚长裤(原穿红裙),长及脚跟,也加绣花纹。头上包帕。花纹多折枝花鸟。  黔东南地区,上穿大领对襟衣,所配附件多。下穿中长百褶裙,上用挑花、镶补、蜡染等工艺,加饰很多图案,由里到外呈现多个重圈形。  3、海南地区,上穿圆领、右偏襟、长及膝的单衣,黑色地,在领、袖、襟上镶红布窄边。上穿蜡染短布裙,花饰较少。腰束红色织带。  4、黔西、川南、桂北和云南地区,上穿圆领、长袖、对襟短衣或右衽大襟上衣,左襟下部斜裹至右边,袖口镶宽花布。下穿蜡染或青色褶裙。系围腰,腰后垂挑花飘带,带上绣花。银饰较少。  5、黔中南地区,上穿大领对襟衣,所配附件多。下穿中长百褶裙,上用挑花、镶补、蜡染等工艺,加饰很多图案,由里到外呈现多个重圈形。

目前,苗族除衣着自己的民族服饰以外,汉族的中山装、西方的西装以及各种时髦的衣饰也在苗族地区流传开来。

苗族穿什么衣服

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后汉书》中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因此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

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 。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

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

扩展资料:

中国的分布

中国苗族世居地分布于湘鄂黔渝交界的武陵山区及其毗邻的黔东南的苗岭、月亮山,黔南的大、小麻山,广西的大苗山,滇黔川渝乌蒙山等。省份分布包括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湖北、四川以及海南8个省区,居于这8省区的苗族达到8,653,417人,占苗族人口的96.73%。

苗族人口过百万的有三个省份,其中贵州有苗族4,299,954人,占苗族人口的48.07%,占贵州少数民族人口的32.24%,占全省人口的12.2%,为仅次于汉族的第二大民族。

湖南为苗族人口第二大省份,湖南苗族占苗族人口的21.48%,占湖南少数民族人口的29.97%,占全省人口的3.04%,为仅次于汉族、土家族的第三大人口。

云南为苗族人口第三大省份,云南苗族占苗族人口的11.67%,占云南少数民族人口的7.37%,占全省人口的2.46%,次于汉、彝、白、壮、哈尼、傣的第七大人口。

重庆是苗族人口第四大省级行政区,集中居住于东南部的秀山、黔江、酉阳、彭水四县,重庆的苗族大多与土家族杂居,占重庆少数民族的46%。随着工作就业带来的迁徙流动,广东、浙江与江苏3省有196,270苗族人,占苗族的2.19%,这类人口以杂居为主。

其余1.07%的苗族人散居于其余20个省份(含现役军人)。

中国有135个世居苗族人口过1万的县市区,其中有58个苗族人口超过5万,24个苗族人口超过10万,5个苗族人口超过20万,(贵州)凯里、(重庆)彭水、(湖南)麻阳为苗族聚居最集中的3个县市,松桃、沅陵、花垣、凤凰、绥宁5县聚居的苗族占苗族人口比例均超过2%。

宗教和文化

苗族人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其信仰系统极为复杂,每族不同。苗族的宗教一个特点是具有大量繁杂的宗教仪式、神秘主义、密仪、密轨、传说、太阳历法、咒语、草药。

可以说人类早期曾经有过的各种神秘宗教仪式,在苗族的传统风俗里基本占全了。而在苗族自身的文化里,这些宗教仪轨只是为敬祖、驱鬼、拜天、婚嫁等淳朴的生活目的服务。

苗族风俗不仅繁复,并且可以在艰难生存条件下自成体系,维护族内生活秩序的习惯法非常完备,各种生活矛盾的解决方案都可以在苗族习惯法里找到。

并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可以口舌相传,长期维持一个小规模族群的稳定,这也是他们长期隐居山林而能保持风俗的原因。

同时为了维护这些风俗并做到世代传承,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的,譬如一身苗族姑娘的服饰费用就相当昂贵,更不用说那些耗费的宗教仪式了,它们对苗族这样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存手段的部族帮助并不多。

这些特点,也使得苗族至今成为最贫穷的几个少数民族之一,但是它居然能存在下来而不解体,且人口数量还是不少,类似的瑶族和畲族的情况就远不如苗族。

如果不是得到持续的外部经济支持,那苗族的风俗系统则是非常完美的,这也很难解释它们是自然形成的。

19世纪无数欧洲人进入苗疆,对苗族的风俗发生了极大兴趣,进行大力研究。

苗族的信仰里除了有善神,也有很多恶灵的存在,很多传说中都包括世仇与委屈的情节,将恐惧与仇恨的力量潜在地埋在心底。

尽管是以美好的传说故事形式,但它一旦有触发点就会起作用。同时,苗族宗教密仪的精神控制力量也都被完好地保存下来,还包括大量草药学。

所以保护苗族的传统风俗的意义非常之大,对揭示早期宗教的作用就是一个博物馆。